新聞引用 經濟日報/郭及天

房屋交易萎縮,土地市場交易更清淡,實價登錄資訊統計,今年以來全台逾億元土地交易有451件,僅是去年同期的三至四成。

房地產業者認為,下半年土地市場已出現「地主轉趨願意出面、開價」、「購地資金流向非都會區」、「過熱重劃區交易停滯」、「非典型建地熱門」等趨勢。

政府打炒房,打趴住宅及商用市場,今年住宅市場交易量衰退已近一成,屬於供應鏈上游原料的土地市場交易量衰退幅度更大。

觀察以總價逾1億元做為具開發規模的土地交易案,實價登錄資訊統計顯示,去年房市熱絡時,每季有五、六百件交易規模,多數為住宅區建地;但今年第1季僅281件,第2季登錄至6月中的件數只有170件,包括雙北市、桃園等六都交易件數幾乎都腰斬。

精華區土地供應量減少、買盤態度保守,都是土地市場降溫的主因。土地開發業者表示,土地行情是決定房價最關鍵的因素,景氣好時,「麵粉貴,麵包一定貴」,現在「麵包不一定賣到好價格,麵粉的價格就很難維持」。

業者分析,近年來地主資產大幅增值,價格還看不到鬆動的跡象,但以前不見面、高高在上的地主,現在多較願意出面、開價。

都會區房地價格高漲,土地交易在非都會區與都會區也出現消長情形。去年雲林、嘉義等地區每季僅四、五件億元土地交易,今年以來億元土地交易件數明顯升溫,雲、嘉今年分別有17件、14件交易。過去極少高價土地交易的離島澎湖,今年也出現一筆億元土地交易。開發商購地資金明顯向二、三線城市或具交通建設、觀光題材的鄉村地區移動。

商仲業者認為,土地整合更新不易,土地價格難以壓抑,精華區資產仍是目前最好的防禦型投資。不少壽險業加碼布局倉儲物流不動產,觀光商機讓愈來愈多企業投入飯店開發,可建旅館、物流倉儲或工業區變更等非典型建地仍然熱門。

台灣房屋智庫執行長劉怡蓉表示,今年第2季各大都會區億元土地交易轉冷,觀察台灣房價指數,台北市與新北市房價分別季減3.1%及0.6%。大台北市場對房市政策更敏感,土地為房市供應鏈源頭,也呈現量縮狀況。

♥台灣房屋-新竹粉絲專頁♥

新聞引用 聯合報/王慧瑛

    「一個城市的過去很重要」文史工作者潘國正提到,根據學者黃俊銘的調查,新竹市至少還有200棟日據時期老屋,老屋最重要的價值是,讓人看到城市的紋理,及城市多樣表情的面貌,是城市中最棒的風景。

  潘國正認為,政府對公共的老屋,應做有系統的列管、保存、活化,私人老屋則要有鼓勵機制,讓有故事、有歷史、有獨特性的老屋延續生命。

  台北市有老屋媒合平台,促成有意願再生的老屋屋主與經營者做接觸。

  台南市也有基金會專門賣老屋、修老屋,再交給有意願的團隊經營。

  嘉義市也努力保存舊有的建築,推出「舊屋力」老屋補助計畫,可獲最高30萬元修繕和租金補助。

  潘國正認為,許多縣市推動老屋新生的經驗值得借鏡,新竹近年也有越來越多老屋的經營者,文化局可以協助這群有理念的人,串成一個聯盟,團結力量大,才能永續經營。

  玄奘大學助理教授李元璋說,新竹市有越來越多老房子改造的特色小店,充滿年輕人理想,將串連各文化店家合力完成「新竹市手繪地圖」,建構交流平台,讓這群「文化傻子」,在堅持的路上相互取暖。

 

 

 

買賣不動產及投資理財 

 

請指名台灣房屋-新竹直營店  

 

03-5351989

 

新竹市中央路200號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台灣房屋-新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